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,卻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;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,卻可以改變人生的方向。近年來,"全民閱讀"在我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2014年、2015年兩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在全國各地掀起了讀書熱潮。4月23日,是第二十個"世界讀書日"--
●省圖書館:借閱數量逐年增加閱讀氛圍還不夠濃厚
今年2月,省圖書館閉館了。當圖書館借閱部副主任吳新蘭走在大街上時,總會被一些忠實讀者攔住詢問:"圖書館什么時候再開館?我們沒有地方看書了。"吳新蘭說,還沒閉館時,每天早晨8時就有讀者等候在門口了,而圖書館8時30分才開館。
吳新蘭提供了一份2014年的圖書借閱數據。數據顯示:省圖書館共有藏書160萬冊。去年,有87027人次走進圖書館閱讀,閱讀圖書151203冊;有86786人次外借圖書,外借總量為169368冊。其中,最受歡迎的是養(yǎng)生保健類、傳記文學類、法律法規(guī)類書籍,閱讀年齡多在40歲至50歲。"與往年比,這個數據增長了,近年來,省圖書館的閱讀人數和閱讀數量都在逐年增長。"吳新蘭介紹,圖書館設有文學書庫,讀者以中學生偏多,韓寒、郭敬明等暢銷作家的書很受熱捧;圖書館還設有報紙閱讀室,能閱讀來自全國各地的報紙,中老年人愛光顧;圖書館設有兩間自習室,可容納300人,一到期末或寒暑假,自習室里座無虛席。
"盡管閱讀的人多了,但與其他省會城市相比,西寧的讀書氛圍并不好。"吳新蘭分析,與很多人靜不下心讀書有關;還與網絡沖擊有關,網絡覆蓋面廣、全,使用方便快捷,年輕人偏好通過網絡閱讀;也與閱讀環(huán)境有關,"圖書館改造完后面積將擴大一萬多平方米,會多開設幾間自習室。"她相信,那時,西寧的閱讀環(huán)境將會得到改善。
除省圖書館外,去年,西寧市圖書館還在力盟步行街、中心廣場、中莊鐵路家屬院、泰寧社區(qū)等地建立了5座24小時自助圖書館,平均每座自助圖書館擁有藏書420冊,到今年年底將增加至9座。據了解,去年至今年第一季度,共有16530人次借閱圖書,借閱總量31952冊,而辦理讀書證的市民不足5000人。
●新華書店:少兒讀物、文教類書籍最受歡迎
一份國民閱讀調查報告表明,我國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76.1%,人均圖書閱讀量為6.97本,較2012年提高1.48本。相較于成年國民2013年人均圖書閱讀量4.77本,青少年閱讀狀態(tài)略好一些。但數據背后依然有隱憂--該調查將教材與教輔都計算在內。
4月19日正值周末,記者在新華書店門口看到,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走進書店,進進出出的市民一直未間斷,書店門口的寄存處甚至排起了隊。書店里,60%為青少年,他們聚集在兒童讀物區(qū)和青少年文學區(qū),或靠在書架前,或坐成一排,或蹲在地上,有的父母陪伴一同閱讀,還有的干脆坐在樓梯上看書。青年讀者則多關注考試類書籍,中年讀者多關注社科類和文學類書籍。
附近另一家書店里,大多數讀者仍為青少年。一名9歲的小女孩捧著一本《十萬個為什么--人體的奧秘》正看得津津有味。本來,她是跟隨母親來購買練習冊的,但一拿起課外讀物就不愿放下,"我喜歡看書,我要買一本《淘氣包馬小跳》,這本書在我們學校很受歡迎。"
一旁的曹女士是陪兒子來看書的,她告訴記者,她經常帶兒子來書店看書,兒子上五年級了,她希望兒子能多看一些科普書籍,兒子似乎不太愿意。為了讓兒子養(yǎng)成讀書的習慣,她規(guī)定兒子每天讀完三篇文章才能下樓與小伙伴們一塊玩。在曹女士的"逼迫"下,她的兒子今年已經讀完了兩本書--《昆蟲世界》和《一起玩科學》,"以后肯定會看得更多。"
新華書店一位經理透露,書店每年的銷售額都在增長;今年第一季度,因春節(jié)和開學季,銷售額漲幅較大。最受歡迎的是少兒讀物和文化教育類書籍,其次為名人傳記、文學類書籍,然后是社科類書籍。這位經理認為,當下網購流行,但對書店的沖擊較小,一是因為書店讀書氛圍足,二是家長舍得為孩子投資,三是一些人購書時往往沒有目的性,書店正適合這樣的購書者。
●高校學生:"靜不下心看書""沒時間看書"
與青少年熱衷往書店跑不同,大學生的回答是"靜不下心看書""沒時間看書"。時間去哪了?有人說時間花在了學習上;有人說花在了談戀愛上;有人說花在了參加活動上;有人說花在了做兼職上。
"我在大學期間看得書不算多,時間都花在做兼職上了。"一名傳媒專業(yè)大三的學生說,三年里,除了上課,她在電視、網絡、報紙等媒體單位都實習過,同時還做過各種各樣的兼職,時間都被分配完了。她認為,做兼職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,還能體會到掙錢的不易。當被問到什么時候會看書時,她不好意思地笑著說:"晚上睡不著的時候。"
當然,也有愛看書的學生。"學校和老師為鼓勵我們多讀書,每周都會指定學生介紹近期所讀過的作品,并談談讀后感。"一名女生說,除完成老師布置的讀書作業(yè)外,她喜歡閱讀一些比較文藝的書籍,比如劉同的《你的孤獨雖敗猶榮》,或是利用手機軟件看一些比較清新的好文章,只是她現(xiàn)在正準備考研,沒多少時間認真閱讀課外書。
在青海師范大學,記者遇到了一位長期在校園內擺書攤的老板,他說,他賣得最好的書是學習資料,其次是網絡暢銷書。對于這位老板而言,現(xiàn)在屬于淡季,而旺季在開學時和考試前。
學生們因忙碌忽略閱讀,為倡導"全民閱讀",各大高校正在積極開展"讀書工程"活動,要求大學生每學期要閱讀完一定數量的書籍。"我們學校圖書館每天的借閱量超過1000人次。"在青海民族大學,圖書館主任樊志峰說,近幾年,圖書借閱量逐年上升,2012年借閱總量為223822冊,2013年迅速增長至281770冊,2014年達291778冊,這與"讀書工程"分不開。跟隨樊志峰走進各個閱覽室,記者看到,閱覽室里的座位幾乎全部被占,學生們看的多為專業(yè)書籍。
●報刊亭:網絡沖擊雜志難賣
除圖書館、書店、高校外,記者還走訪了省城一些報刊亭。長江路一位報刊亭的老板講述了他七年的經營路。七年來,他的報刊亭一直在出售報刊、雜志、零食等物品,唯一的變化是冰柜由小變大了,雜志由多變少了。
"曾經最輝煌的時候,我的報刊亭里擺放著三四十種雜志,如今只剩下十種了。"老板回憶,過去,有人為買一本雜志專門跑來找他;有人等車時會買本雜志一邊看一邊等;現(xiàn)在,僅剩的十種雜志的讀者全為老人。"我這兩天一本雜志也沒賣出去,上周也是賣不出去只能退回去,而報刊亭的租金越來越貴。"老板很無奈,為了維持下去,他只能改變經營策略--冬天多賣零食,夏天多賣飲料。
"雜志都賣不動,好多報刊亭都不想開了。"與這位老板一樣,其他報刊亭的老板一開口就是嘆氣。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報刊亭靠出售青春期雜志勉強維持、有的報刊亭根本就不賣雜志,而像《新周刊》這類專業(yè)性較強的雜志完全不見蹤影。一位老板告知記者,不僅他不賣,整個西寧的報刊亭都早已不賣了,因為西寧的讀者太少,雜志社都不愿往西寧發(fā)貨。
對此,報刊亭的老板們將原因歸結于網絡的沖擊,"網上啥都有,又不用掏錢,誰還來報刊亭買雜志呀!"